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采用的是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这要目标,突出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能力。本学期教材按照从易到难、从简至繁的顺序分别对简单网页的制作、图片插入、背景修改、网页表格的应用、网页的链接及发布这些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独立建立自己的网站,熟练掌握网页制作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能够说出网页制作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2、能够独立制作网页。
3、知道怎样对网页中的文字进行修饰。
4、能够修改网页背景。
5、能够在网页中插入图片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加工。
6、能够在网页中插入表格并对表格进行设置。
7、能够实现网页中的链接。
8、知道网页空间申请的方法、如何将自己的网站发布。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根据这一特点,学生要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学情分析:
这学期上课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应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有较高的兴趣。在以前的学习中,他们学会了中英文打字;学习了文章的编辑,能够独立完成文章的排版与编辑;学习了绘图技巧,能够根据自己的创造绘制出精美的图片;学习了flash动画的制作、发布。大部分学生都能制作出精美的电子报刊以及简单的flash动画。
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自律性,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模仿能力强并有着丰富的创造想象力。每个班都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愿动脑,不愿承担压力。
四、教学方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所处的这一年龄段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并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特点,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制作出自己的绚丽的页面。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主探索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18周,每周一节课,共18课时。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
2、学困生情况分析(含学困生名单、现状和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本人担任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其中基础好的学生不多,中等生共有81人,学困生共有39人,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学困生基础差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
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不知任何知识要想学好都要付出辛勤与汗水。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质量目标。
3、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识。
三年级主要是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四年级主要是画图和LOGO作图;五年级主要是表格和图像的简单编辑;六年级是了解PowerPoint启动与退出、PowerPoint的界面组成;掌握演示文稿的建立、打开、保存;掌握设施模板的应用、幻灯片背景的设置;掌握PowerPoint的五种视图模式的切换;掌握插入文本框及文本的编辑;掌握插入与编辑图片文件;掌握观看幻灯片放映与设置放映方式;掌握幻灯片演示效果的设置(动画、声音、切换)等。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的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小学生应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仍然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一册,共7课,17课时。另外,因本学期学期较长,因此,把下学期的第一课《认识键盘大家庭》拿到本学期来进行教学。这8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信息及信息工具概念的理解;学会并熟练鼠标的操作;画图界面的认识;利用常用画图工具绘制图形;学会复制、移动、翻转的图片处理;在不同的画图程序间复制图片;学会对图片综合性处理。教学难点为:信息及信息工具的概念的理解;鼠标的双击操作;文件保存方法以及保存位置的选择;文件打开方式的学习;曲线工具的使用;图片的复制操作;在不同的画图程序间复制图片;场景的构思与设计;学会基本键的指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在本册教学中,学生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传播方式
2、了解计算机是获取、处理信息的工具
3、认识计算机,学会开关机
4、认识windows桌面及了解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鼠标指针等概念
5、认识鼠标、键盘、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6、学会启动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
7、了解各类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学会举行、椭圆、直线工具的用法
8 ……此处隐藏11031个字……帮助班级学生内化知识和习得技能有很大益处;认真考察该教材的正文内容与阅读资料,我们会发现两者除了内容翔实之外,也可以看得出两者不同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对班级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启发班级学生思考会有不小的帮助。该教材的几大特色:
(1)各章内容之间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而严谨的学科知识体系。全书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为内容线索,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分别渗透在第二、四、五章当中,也十分注重技术应用的效率、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总结。
(2)从技术思想、文化价值发现进行课程内容改造与建设。如信息获取与表达是人本能,从感觉剥夺实验开始;文字是表意工具;文字输入与内外码;表格中反映出来的二维关系;技术与技术价值——数据与关系;文化阵地——话语权;算法与程序设计——如何呈现技术?翻译软件的使用。
(3)教材中沿着明确的信息处理过程来安排实践内容。例如第六章的“信息集成”是以第五章的“多媒体信息加工”为基础进行综合,使班级学生在掌握必要技术技能前提下体验软件工程设计流程和思想方法,这可能比较符合班级学生认知规律和基本需要。信息发布的活动以第二章网络资源获取过程为基础,让班级学生对网络文件在网络上的发布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信息技术如何进行课改
2、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16节,上公开课2节。
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4、主要措施:
(1)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班级学生、备教法。上课时要注重培养班级学生能力,尤其是班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精心组织每一次上机课的教学;做到上机有教案、有准备、有目的要求。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4)及时检查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班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6)引导班级学生合作与交流,不仅要让班级学生学会信息的获取,还让他们学会加工信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4一、学生情景分析
本学期我还是任三年级信息技术课,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电脑学习方面已经有了必须的基础。对于文字输入我在上学的时候已经教授过,所以本学期在资料安排能够适当加快,加强学生的打字速度练习,增加学生的网络操作。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学习汉字输入,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最少精通一种汉字输入法,异常是要正确的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一些常用符号。
3、学会上网浏览网页,从网上检索有用的资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遵守网络礼貌公约。
4、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5、能够在他人帮忙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6、明白应负职责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职责意识。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计算机的用处,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养成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职责意识。
3、学会汉字输入,了解常用的汉字输入法。
4、要正确的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一些常用符号。
5、学会上网浏览网页,从网上检索有用的资源。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景,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本事。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5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三年级共三个教学班,每班学生都有70多人,机房只有电脑30台,呈现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教学中只能将学生进行分组,安排两至三人一台电脑。三年级学生接触《微机》这门课程时间不长,由于学生对微机的认识大多数来自生活的感性认识,了解微机的用途是打游戏、上网等感性认识,对于微机的基础知识根本不了解,但多数同学由于认为其能打游戏的功能,因此对“微机”还比较感兴趣,积极性还比较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其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编版,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和计算机的软件,让电脑开始工作——-开机和关机,认识windows视窗的组成等内容。三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及其组成,能够正确地开机和关机,能够输入汉字等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开机、关机,认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成,认识windows窗口的组成。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六、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七、课时安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