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观后感

时间:2024-07-13 20:45:56
《火星救援》观后感

《火星救援》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火星救援》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火星救援》观后感1

简单介绍一下本片的剧情:在一次人类登陆火星的任务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经历了一场恶劣的风暴后,与他的机组成员失联,所有人都认为他在这次任务中丧生。然而,马克却幸运地活了下来,然而他发现自己孤单地置身于异星球。面对贫乏的生命补给,马克必须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顽强的精神存活下来,并找寻向地球发出“他还活着”求救信号的方法,而地球上的人也面临着是否前往火星去拯救他的分歧。影片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科幻小说。

电影里,马特·达蒙滞留在火星上时,他非常乐观,像个话唠一样不断展示着一个中青年理工宅的个人才艺,作为植物学家的他,一个人在火星上造水、造空气,发电,甚至还用自己的便便种土豆。同时达蒙还吐槽不断——不是对着摄像头吐槽队友的disco舞曲老土,就是吐槽NASA的行动迟缓如老头,又或者自嘲自己是横行火星的宇宙海盗,天天在火星上看风景。可以说,幽默是《火星救援》与其他科幻片最大的不同,马特·达蒙的“呆萌”再次得到展现。

另外,中国著名影视女演员陈数的加盟让本片又多了一份看点。在《火星救援》里,因为有了中国的无私奉献和高科技技术,马特·达蒙才最终回到了地球。陈数就在戏中出演了这样一位重要角色——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Zhu Tao”,别以为这是为了讨好中国观众加的桥段,在安迪·威尔最早写作的同名小说里,中国国家航天局就已经是救援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说火星是一部质量不错的偏向写实的硬科幻电影,虽然3D效果很一般,但是一部适合一个人观看的电影。

《火星救援》观后感2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遥远的星球,它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名叫火星。在这个星球上,马克、沃特尼经历了许多事,这就让我们走进《火星救援》的故事,发现他与火星的秘密。

马克与其它宇航员遭遇巨型风暴,而他不幸被重物击中,其他队员重返地球,终止任务,只有马克留在了火星。但他乐观向上,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种植土豆,存活下来。之后,在马克联系地球的不懈努力下,人们接受了他生还的现实,并想尽各种办法营救马克。孤军奋战的他,在世界人民的关怀下,回到了地球。

在火星上,马克面临着无数个困难。当他发现自己遗留在了火星上时,并没有责怪队友,也没有自暴自弃,只是不停地思考计算,生存的概率与时间。当他能源不够时,并没有唉声叹气,也不有悲观消沉,只是用他灵敏的头脑与勤奋,种下仅存的马铃薯,通过气体对冲,获得氧气,食物与水源;当他悉心照料的土豆意外冻死时,虽然内心极度失望,可他从不放弃,还时刻关心着自己的父母、朋友,用自己幽默的性格和顽强的信念与意志力在火星上快乐的活着在马克即将离开火星时,他曾多次写下再见,火星,在火星车上留言请善待它,它曾经救过我的生命,以及临走时对火星车的爱抚,都深深地触动着我。我认为马克并没有迫切赶回地球,只是在火星上留下了自己的温柔,他是多少热爱火星,在他眼中,这里并不是束缚自己的地方,火星是自己的朋友,最好的朋友!无数次在希望与绝望交替,几经绝境地马克,始终不放弃,哪怕一丝求生的希望。同时还自娱自乐自嘲,保持乐观。也许是这样一颗积极的心,才使得他幸运解救,绝处缝生。回到了他挚爱的地球。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断的努力,定会换取满园的丰收!只要勇于尝试,成功总会为我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记住这个名字马克、沃特尼,记住他永不放弃,乐观积极的面容。

《火星救援》观后感3

马特达蒙刚一出场的时候显得又胖又肿,最后瘦的麻杆一样的身材。我想不出国内有同样为角色牺牲形象的男演员或者男明星的名字!

为此,我深深佩服好莱坞的明星,为了角色,可以牺牲一切,太敬业了。

情节减掉太多了,以至于结尾处根本还没来得及讲马特达蒙内心的寂寞与波动造成他形象的迅速变化,食物短缺,水源短缺并不是造成外观形象大变样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一个人,被遗失在荒凉的星球上,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生命。夜间仰望星空,没有大气层的星空是那样苍凉,广阔,孤寂,如果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不够乐观,不够善良,不够可爱,是绝对不可能求生意志那么坚定。

选择默默饿死,或者直接自杀更符合逻辑与人性。

但男主角并不是一个这样软弱无能个性缺失的男人,他乐观,善于寻找快乐。知道自己不放弃,希望就存在,哪怕营救人员需要4年时间才能返回火星将他救回地球。

要知道,还没等到那时候,他早已饿死、渴死,甚至是绝望而死;一个简单的概括,这电影就是一个被遗失在火星的宇航员被同伴救援的故事,可这么干巴巴的故事梗概,硬是升华出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的,视觉可观的科幻电影。大量的信息充斥电影情节中,都是当年我们最不喜欢的,枯燥的数学,化学,物理知识。从马特达蒙的嘴巴里说出那些求生设计原理,是那么的有意思,好玩,有趣。地球上的天才们也是花样百出的迸发着智慧的火花,物理好好玩啊!

最后的太空之舞堪称经典!

所有美好的都留存着,那些不开心,不快乐,绝望,声嘶力竭,全部删掉了。好像英雄永远不会哭泣,永远坚硬,永远勇敢,但真要是那样,就是人了。

虽然依旧感人,却太梦幻,前面所有的真实,都在太空之舞过后,成为虚幻。

《火星救援》观后感4

看完这片子我想写个观后感,第一联想到的是老舍的《茶馆》。

一个人不断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片子。

英文的片名比较好,中文加上了救援二字,意义就跑偏了。更加上事先宣传活动中宣扬中国元素,以至于好多人就等着看结局,宇航员们坐着中国动力的飞船回家。

其实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电影能传达给我的,首先是主角面对各种极端困难,不怨天,不尤人,充满自信着手解决各种困难的精神。现代科技提供的只是技术和工具,最关键的部分,是主人翁坚决的斗志。

然后是在斗争中表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顺便说一下,那谁的音乐品味是够差的。

还有是团队成员间的友谊,国际无私的协助之类。

最后一幕申明了我们对于宇宙和自然的态度。宇宙虽然可怕,但是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呆在摇篮里了,不管前面有多大的挑战多大的牺牲,我们都回斗志昂扬又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地和它斗争到底,直至将它征服。火星救援观后感200字

上个星期六,我和爸爸一起去观看了《火星救援》这部电影。

电影开始的时候,在一场风暴中,一块石头击中了一位宇航员,其他队员都以为他死了,就都匆匆离去,把他一个人留在火星上。

可是,第二天他却从昏迷中醒了过来。他发现自己受了很重的伤, ……此处隐藏3111个字……特尼被留在火星。为了重返家园,沃特尼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奇迹般生还,回到了地球。

《火星救援》告诉我们,不管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们都不能放弃。远离地球。没有同伴,日渐减少的食物……沃特尼一度绝望,沮丧颓唐。但是,后来他对自己说:“我不能坐以待毙。”幽默乐观的他发挥自己作为植物学专家的特长,利用自制肥料种土豆,善用一切资源,靠自己的力量在火星生存下来。

《火星救援》还告诉我们,不抛弃才能共渡难关。仅仅靠沃特尼孤身一人是无法离开火星返回地球的,不抛弃是他获救的重要原因。NASA没有抛弃他,他的同伴们没有抛弃他,甚至全世界都在惦记着他。NASA和中国科学家携手努力,同伴们锲而不舍舍身救助……可以说,火星救援行动集中了全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努力。没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火星救援任务难以完成。

不放弃、不抛弃,不仅是沃特尼的获救秘笈,也是我们应对人生挑战的一大法宝。人的一生往往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对个人来说,我们不能放弃,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坚持、努力,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暴自弃、放弃希望;对大家而言,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同伴,哪怕困难重重,也要施以援手、同舟共济。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在废墟中艰难求存的灾民,那些为救助灾民奋不顾身的救援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不放弃、不抛弃,漫漫人生路,让我们共勉吧。

《火星救援》观后感11

在刚开始的时候,即使《火星救援》在腾讯、爱奇艺等各大视频客户端上占据着显赫的地位,我打开看了发现没有英文字幕,就把它关掉了,耸耸肩觉得它不是十分具备吸引力。

后来,一个偶然,在音悦台上无意中看到一个节目《与Taylor Swift的73道快问快答》,这是一个明星问答节目,十来分钟时间,我感觉时间还是挺为短暂的也就看了。很意外的是,其中Taylor Swift两次提到了《火星救援》这部电影。一次是记者问道:“最近让你最感动的事情?

“再一次是记者提问:”哪部电影曾让你眼泪溃堤?

“这就让我内心一颤了,原来《火星救援》在一些明星人物眼中那么高大上的,我也就决定去观看一遍它了。

的确,《火星救援》带给我一种纯粹的感动。它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电影中的细节和许多技术使人觉得它很真实。其次,角色也是简单化的,主要是马克·沃特尼在唱独角戏,而即使他被“抛弃”在无人的火星上,他却依然乐观以及充满科学精神。

他在火星的时候说:“我要用科学杀出一条血路!”而当他回到地球几年后在学员培训中对他们说:“你解决一个问题,然后解决下一个问题。当你把问题解决完了,你才有机会回家。”就是这么一个有着科学精神的人对待苦境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所以我们也不怎么质疑他在火星上的生活。

另外一个我想要说的是这部电影中没有坏人,不像什么宫廷戏充满勾心斗角,也不像童话故事总有个坏蛋。虽然在那么一瞬间,NASA局长犹豫过要不要救援,但他是在考虑未来的航天计划;中国航天局高层犹豫要不要暴露绝密的“太阳神计划”……但他们都只是在衡量利弊,不代表他们是坏人。所以,就觉得这部电影充满善意与人文关怀。

就冲这是没有坏人的一部电影,看了没有沉重感与没有阴暗的人性,我十分推荐这部《火星救援》。

《火星救援》观后感12

马特达蒙刚一出场的时候显得又胖又肿,最后瘦的麻杆一样的身材,我想不出国内有同样为角色牺牲形象的男演员或者男明星的名字。

为此,我深深佩服好莱坞的明星,为了角色,可以牺牲一切,太敬业!

情节减掉太多了,以至于结尾处根本还没来得及讲马特达蒙内心的寂寞与波动造成他形象的迅速变化,食物短缺,水源短缺并不是造成外观形象大变样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一个人,被遗失在荒凉的星球上,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生命,夜间仰望星空,没有大气层的星空是那样苍凉,广阔,孤寂。如果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不够乐观,不够善良,不够可爱,是绝对不可能求生意志那么坚定。

选择默默饿死,或者直接自杀更符合逻辑与人性。

但男主角并不是一个这样软弱无能个性缺失的男人,他乐观,善于寻找快乐,知道自己不放弃,希望就存在,哪怕营救人员需要4年时间才能返回火星将他救回地球。

要知道,还没等到那时候,他早已饿死、渴死,甚至是绝望而死。

一个简单的概括,这电影就是一个被遗失在火星的宇航员被同伴救援的故事。

可这么干巴巴的故事梗概,硬是升华出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的,视觉可观的科幻电影。

大量的信息充斥电影情节中,都是当年我们最不喜欢的,枯燥的数学,化学,物理知识。

从马特达蒙的嘴巴里说出那些求生设计原理,是那么的有意思,好玩,有趣。

地球上的天才们也是花样百出的迸发着智慧的火花,物理好好玩啊!

最后的太空之舞堪称经典!

所有美好的都留存着,那些不开心,不快乐,绝望,声嘶力竭,全部删掉了,好像英雄永远不会哭泣,永远坚硬,永远勇敢,但真要是那样,就是人了。

虽然依旧感人,却太梦幻,前面所有的真实,都在太空之舞过后,成为虚幻。

《火星救援》观后感13

从没想过一个人可以在无依无靠的环境里坚持那么多天。

被同伴抛弃,Mark却从未说出一句抱怨的话,甚至一直念叨他们。他的心态太好,好到在荒无人烟的火星上自己和自己开玩笑;他脑子太好,好到在火星上也能种种蔬菜,活得逍遥。

可以说,真正救了Mark的人,不是NASA,而是他自己。如果不是他清洁了太阳能板,移动了火星车,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当所有人都在为怎样搜寻他的遗骸激烈讨论时,他正摇着身体,听着Disco,种着土豆。

在每次录制日志的时候,他有过开怀大笑,有过无助,有过沮丧,但从没有绝望,他说话时,眼睛闪着光,嘴上说着俏皮话,笑得像个孩子,我最喜欢这样的他,聪明又调皮,阳光又性感。

但在居住舱被风刮坏,种植的土豆全部死掉的时候,他沮丧地叹着气:“哎呀,都没了。”然后又忙着去修补居住舱,计算食物量了。

Mark的内心太强大,他在遇到这样的灾难后,仍然开开心心,按他说的:混吃等死。他与那种从一开始就抱有会有人来救我的人不一样,他一直觉得不会有人来救他,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希望,反而活得更轻松,因为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确实是在“混吃等死”,但是混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等得令人艳羡,他就是火星的国王!

我是一个受不了打击的人。一点打击就会让我痛不欲生,但想一想,对于独自困在火星上,我的这点小打击算得了什么?心态不需要多么乐观,但要把每一天活得精彩,不要让一点点打击让美好的一天蒙上阴霾。

男主竟然是马特达蒙,一开始没发现,只觉得长得像,但是想到现在好莱坞的帅叔叔们现在的丑态,觉得应该不是。但看到演员表,发现还真的是,只记得马特达蒙在《天才雷普利》还是个愣头愣脑,相貌不算出众的普通青年,现在又有了肌肉,五官好像也更好看了。再看裘德洛。我不多说了。

《《火星救援》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